作為常見的耳部疾病中耳炎,針對這樣的情況,患者要注意做好正確的預防,及時的治療和檢查,對病情的改善很有好處。大家都知道雖然中耳炎不是什么直接會危害到我們性命的疾病,但是嚴重起來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傷害。那么,中耳炎要做好哪些檢查?中耳炎有哪些注意事項?下面一起看看吧。
中耳炎要做好哪些檢查
1、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內陷,表現為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錘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顯外突、前后皺襞夾角變小。鼓室積液時鼓膜失去正常光澤,呈單黃、橙紅油亮或琥珀色,光錐變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蘭或乳白色,鼓膜緊張部有擴張的微血管,短突顯比堊色,捶骨柄呈浮雕狀。若液體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此液面狀如弧形發絲,稱為發狀線,凹面向上,頭位變動時,其與地面平行的關系不變。透過鼓膜有時尚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后氣泡可增多。鼓氣耳鏡檢查鼓膜活動受限。
2、拔瓶塞聲:分別緊壓耳屏后速放,雙耳分別試驗,患者自覺患耳有類似拔瓶塞時的聲響。
3。聽力檢查:音叉試驗及純音樂聽閥測試結果顯示傳導性聾。聽力損失正負不一,重者可達40dB HL左右。因積液量常有變化,故聽閾可有一定波動。聽力損失一般以低頻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結構及兩春的阻抗變化,高頻氣導及骨導聽力亦能客觀下降,積液排出后聽力即改善。聲導肯圖對診斷有重要價值,平坦型(B型)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線;高負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積液。聽力障礙顯著者,應行聽性腦干反應和耳聲發射檢查,以確定是否對內耳產生影響。
4、CT掃描可見中耳系統氣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早期中耳炎有哪些癥狀
1、耳鳴。慢性中耳炎患者常會,出現耳鳴癥狀,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有時會間斷一下再次出現。
2、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慢性中耳炎癥狀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如一耳患病,另耳聽力正常,可長期不被覺察,而于體檢時始被發現。
3、耳流膿。耳流膿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癥狀。膿液的性質可為粘液、粘膿或純膿性。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無臭味。危險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并伴有異臭味。
4、耳痛。急性中耳炎的患者會發生隱隱耳痛,這是最為常見的癥狀,而且這癥狀是持續性的,也可以出現頭痛型,而慢性中耳炎患者的癥狀就不太明顯了,同時本病常伴有耳內閉塞或悶脹感,如果按住耳屏的話,病情就會稍微減輕。
5、全身性癥狀。對于急性中耳炎的患者來說,一定要盡快的到醫院進行治療,主要是會發生發熱,如果嚴重情況下的患者還會到出現高熱癥狀,同時會伴有嘔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癥狀。
中耳炎有哪些注意事項
1、中耳炎是需要好好的靜養的,還得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孩子們在睡覺的時候,盡量讓他們枕頭高一些要墊高頭頸部,這樣能夠減少充血腫脹,以防會是中耳炎加重導致疼痛。
2、伴有發燒癥狀的患者,保持充足的水分,因為發燒會使體熱散失而致脫水,使孩子更虛弱,抵抗力更差,影響其復原。盡量多喝水,也可選用果汁、蜜水、牛奶等溶液。
3、哺乳中的孩子,應避免平躺著喝奶,因為嬰兒的咽鼓管短、寬且平,躺著喝奶有時會倒溢入中耳腔,而將鼻咽部的病原菌帶入。
4、我們還要保持客觀的心態,其實就和感冒是一樣的,也是很葡萄的疾病,我們不能想得太嚴重,它有它自己病程,如果能夠有正確的治療的話,再加上一段時間的恢復,就能夠康復的,所以大家不要太擔心了。
5、耳痛、發燒等表面癥狀的短暫緩解并不表示中耳炎已經痊愈,患者不要掉以輕心,應繼續追蹤診治所遺留下來的積液問題。
6、隨時注意患兒全身狀況。在治療照顧下,兩三天內,炎癥都會被有效控制。如情況未改善,反而更惡化,有嗜睡、頸僵硬現象,則可能已有并發癥,應立即告知醫生。
以上這些都是中耳炎的介紹,大家看完之后對病情應該有了新的認識。檢查中耳炎可以判斷病情的嚴重情況,也可以對癥的做好治療。中耳炎是生活中的常見疾病,不注意護理對病情的影響還是很大,希望大家能注意做好改善,希望這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