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體檢做心電圖檢查以后,會被醫生告知有心律不齊的癥狀,很多人在聽到這個檢查結果以后,內心很擔心自己的病情,以為自己是患上心臟病了。其實臨床上導致心律不齊的病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心臟病導致的,建議患者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檢查。
心律不齊屬于心臟病嗎?
說到心律不齊的癥狀,因為心臟病的患者就存在這種癥狀,所以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是患上心臟病了。專家指出,心臟疾病范圍較廣,心律不齊只是一個病癥,嚴重的心律不齊不排除心臟疾病。心律不齊由于其發生的年齡,時間,持續時間,并發癥輕重程度不同,建議出現該癥狀后,到院排除,聽一下醫生的建議。
心律不齊需要治療嗎?
1、心跳的快慢
出現心律不齊的癥狀以后,需要適當的注意心跳的速度。心臟跳動是隨著身體的需求來調整其跳動的速度和強度的,不是所有的心跳不正常,都需要治療的,對于心跳變快或者變慢,但沒有影響到心臟的排血量的情況,是不需要治療的。據統計,心率不低于每分鐘40次或不高于每分鐘140次時,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持續時間較長的話,建議到院檢查觀察。
2、心律不齊持續的時間
還有要注意自己這種臨床癥狀持續的時間,因為有些人只是一段時間內有這種臨床癥狀。因為一些原因導致最近幾天心跳的比較厲害,呼吸也是有點困難的患者來說,這種心律不齊多半不需要治療,可以視病情觀察一段時間。如果心律不齊來的急,且長時間恢復不過來,且發作頻繁高的話,建議及時就醫,緊急情況下,可直接撥打120急救。
3、是否有并發癥
心律不齊如果比較嚴重的話,一般還會伴隨著其它的并發癥存在。比如常見的頭暈、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四肢酸軟、臉上蒼白、冒虛汗,甚至抽搐、昏迷等。這時則需要及時就醫,避免引起一些突發疾病,特別是中老年人。
4、有無原發病
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檢查,排除原發性疾病的存在。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再次發生心律不齊時,情況緊急,必要時需要直接手術治療。那時建議家屬多聽醫生的建議,屬于緊急病情。
心律不齊臨床癥狀不一樣,對患者的影響也不一樣,需要適當的注意區分。建議多參考醫生的建議,避免太依賴網絡常識的了解,耽誤病情。如是因早搏等原因,則要進一步檢查是否屬于器質性心臟病,需要通過藥物控制心律。如果檢查確診為單純的竇性心律不齊,在排除了心臟疾病等大病外,看是否有上沖、下沉、或者扭動的不適;或有頭暈,心慌,呼吸不上來等情況。一旦患者出現這些反應,可以通過適量的藥物緩解,加上調整自己的生活規律,不勞累、不激動,不抽煙、不喝酒,來改善自己的心肌缺血。
為了避免臨床癥狀加重,患者需要注意自我調理,所以在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多休息,少干體力活,特別是做過手術的患者,更要保持穩定的情緒,要避免便秘,藥不要停等,誘發再次疾病發作。
心律不齊是否需要接受治療,不同的患者病情不一樣,所以治療的方法不一樣,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必須接受治療。如果身體并沒有其他的異常癥狀,而且其他的檢查一切都正常的話,一般是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療的,但是一旦出現異常的癥狀,則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