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問題,會出現在老人的身上,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出現的問題對健康的影響也是比較多的,做好預防是非常的重要。骨質疏松常見于老年人和中年人,那么,在初期的時候,哪些信號是表示骨質疏松呢?哪些情況下大家要注意預防呢?
正常人在30~35歲左右達到一生最高骨量,稱峰值骨量,此后骨量逐年緩慢平穩下降。老年人骨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年輕時的峰值骨量和此后的骨丟失率。在男性,中年以后每年骨丟失率大約為1%,而女性絕經后5~10年,由于性激素不足,每年骨丟失率大約為2%~4%。
隨著出生率低、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已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大隱患。我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60歲以上的人口約有1.3億。2000年我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占6。96%。據專家估算,我國60歲以上人口骨質疏松患病率,女性大約為50%,男性為20%。骨質疏松癥發病率在世界常見病中居第7位。
疼痛是骨質疏松最常見的癥狀。全身骨痛,以腰背痛最為多見。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轉換過快,骨吸收增加,在吸收過程中,骨小梁破壞、斷裂(或稱微型骨折,X線片或CT片中見不到),因而引起疼痛。骨質疏松癥的另一危險是容易骨折,骨折給病人帶來痛苦最大,甚至縮短壽命,其中最嚴重的是髖部骨折。髖部骨折病人如果不做手術,長期臥床可能并發褥瘡、肺炎和尿道感染等,這些問題使康復更困難,甚至導致死亡。
長期慢性不明原因的腰背疼痛,尤其中年以后;有過非暴力骨折(即沒有受到很大力量創傷就發生骨折)病史,或父母有過非暴力骨折病史;習慣于高蛋白或低含鈣食物的攝入,如飲食缺少牛奶或奶制品;體形瘦小;有大量吸煙和酗酒等不良習慣;絕經前卵巢切除;絕經前閉經;戶外活動過少,或長期臥床;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類藥物;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等。
脊椎骨折常引起急性嚴重背痛。多發骨折的病人可有永久的背痛。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楔形和魚椎樣變形,可引起身長縮短和駝背。
骨質疏松一旦發生,難于逆轉,所以如何早期警覺和預防十分重要。有以下情形者應提醒注意:
有了這些情形應及早到醫院做骨密度檢測。該檢測能診斷骨質疏松和評估骨密度水平,以便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
維持骨的健康,延緩和減少骨量流失,需要足量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適當的運動,適當的戶外日光照曬。鈣是使骨組織礦化的主要元素,對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生長和發育是必不可少的。含鈣高的食品有牛奶、酸奶及其他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芝麻醬、海帶和蝦米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有禽、蛋、肝和魚肝油等。
在一些病人中,藥物治療很重要。雌激素替代方法能減少骨丟失,增加骨密度,減少絕經后婦女發生骨折的危險。降鈣素能抑制骨吸收,治療骨質疏松癥引起的嚴重骨痛效果明顯。阿侖磷酸鈉屬于雙磷酸鹽類藥物,阿侖磷酸鈉能減少骨丟失,增加骨密度,減少骨折危險,對于老年骨質疏松和絕經后骨質疏松療效是肯定的。
想要做好預防就要注意初期的癥狀,大家還需要在平時做好對應的預防工作,多注意補充鈣,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這些就是骨質疏松的早期信號,老年人要多多注意了,要是有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及早的做好預防,警惕性要注意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