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在醫學上稱為直腸脫垂,
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突出于肛門外的一種病理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原本在肛門內正常位置的直腸組織,由于各種原因離開了原來的位置,部分或全部脫出到肛門外面。
輕度脫肛可能僅表現為排便時直腸黏膜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隨著病情發展,脫出的組織可能越來越多,甚至在咳嗽、走路等增加腹壓的情況下也會脫出,且難以自行回納,需要用手推回。
引起脫肛的原因有多種,常見的包括小兒發育未成熟,盆底肌肉和直腸支持組織薄弱;老年人因身體機能衰退,肌肉松弛;長期腹壓增加,如慢性便秘、腹瀉、排尿困難、多次分娩等,使直腸周圍的支持組織受損,導致直腸容易脫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