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萬籟俱寂,城市的喧囂漸漸沉寂,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然而,對于那些被失眠困擾的人來說,夜晚卻是一場漫長而痛苦的煎熬。躺在床上,滿心期待著能迅速進入甜美的夢鄉,可思緒卻像脫韁的野馬,肆意奔騰。一會兒想起白天工作中的小失誤,反復琢磨當時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一會兒又擔憂明天的任務能否順利完成,焦慮感如潮水般涌來。
眼睛望著黑漆漆的天花板,大腦異常清醒,絲毫沒有困意。嘗試換個姿勢,左側臥、右側臥、仰臥,可無論怎樣調整,身體都找不到舒適的狀態,仿佛這張床變成了一塊滾燙的鐵板。數羊的方法也無濟于事,一只只綿羊從腦海中閃過,卻依然無法將自己帶入夢鄉 。
好不容易有了一絲困意,可稍有動靜,就會被輕易驚醒,之后便再難入睡。就這樣,在漫長的黑夜里,不斷地輾轉反側,時間一點點流逝,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窗外的天空由黑變灰,迎來新的一天。
失眠帶來的痛苦,遠不止夜晚的煎熬。第二天,當別人精神飽滿地開啟新一天時,失眠者卻精神萎靡,雙眼布滿血絲,仿佛被抽干了精力。工作時,注意力難以集中,原本簡單的任務變得異常艱難,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因為精神恍惚而犯下錯誤。學習時,記憶力減退,剛剛看過的內容轉瞬即忘,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長期失眠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免疫力下降,頻繁感冒、生病,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內分泌失調,皮膚變得粗糙、暗沉,痘痘也肆意生長。更可怕的是,失眠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焦慮、抑郁等情緒如影隨形,讓人陷入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失眠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它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必須要找到有效的方法來改善這種狀況。
追根溯源:是什么偷走了你的睡眠
要解決失眠問題,首先得找到根源,究竟是什么偷走了我們的睡眠呢?失眠的原因復雜多樣,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良生活習慣:在這個數字化時代,睡前玩手機成了很多人的習慣。夜晚,躺在床上,本打算早早入睡,可手指卻不自覺地滑動著手機屏幕,刷短視頻、看小說、瀏覽社交媒體,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一種誘導自然睡眠的體內激素,其分泌量的下降會導致睡眠紊亂 。作息不規律也是一大 “元兇”。如今,夜生活豐富多彩,加班、聚會、娛樂,讓人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晚,周末又睡懶覺補覺,這使得生物鐘被徹底打亂。就像我有個朋友,平時工作忙,經常熬夜加班,周末又想放松,一覺睡到中午,結果晚上總是難以入睡,長期下來,失眠成了他生活中的困擾。另外,睡前運動或飲食不當也會影響睡眠。睡前進行劇烈運動,會使身體處于興奮狀態,心跳加速,難以平靜下來進入睡眠。而晚餐吃得過飽、過于油膩或辛辣,或者睡前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品,會導致腸胃不適,刺激神經系統,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心理壓力:現代社會,人們面臨著來自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這些心理壓力是導致失眠的常見原因。工作上,任務繁重、競爭激烈,擔心業績不達標、被領導批評、面臨失業風險,這些焦慮情緒會在夜晚縈繞心頭,讓人難以入眠。學生們為了取得好成績,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每天學習到深夜,精神高度緊張,即使躺在床上,腦海里還在想著考試、作業、成績,根本無法放松。人際關系問題也會給心理帶來負擔,與家人、朋友、同事之間的矛盾、沖突,產生的焦慮、抑郁、煩躁等情緒,都會影響睡眠。比如,因工作上的分歧與同事發生爭吵,之后心里一直不痛快,晚上躺在床上就會反復回想這件事,越想越氣,怎么也睡不著。
環境因素:睡眠環境對睡眠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噪音是睡眠的大敵,車輛的轟鳴聲、施工的嘈雜聲、鄰居的吵鬧聲,都會干擾我們的睡眠,讓人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狀態,甚至被驚醒。光線也不容忽視,過于明亮的環境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響睡眠。很多人在旅行住酒店時,由于不適應陌生的環境,再加上酒店房間的光線、溫度等與自己家里不同,就會出現失眠的情況。溫度不適也會讓人輾轉反側,夏天炎熱,沒有空調的房間里,悶熱難耐,汗水浸濕床單,讓人難以入睡;冬天寒冷,被窩里暖不起來,手腳冰涼,也會影響睡眠。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會引發失眠。心臟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會導致心悸、胸悶等不適癥狀,影響睡眠。甲狀腺疾病,像甲狀腺功能亢進,會使人體代謝加快,神經興奮性增高,從而出現失眠、多夢、易驚醒等癥狀。另外,關節炎、慢性疼痛等疾病帶來的疼痛,也會讓人在夜晚難以入睡,睡眠質量大打折扣。
自救指南:改善睡眠的實用方法
找到了失眠的原因,就可以 “對癥下藥”,下面為大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的實用方法,希望能幫助大家重新找回香甜的睡眠。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規律的作息是擁有良好睡眠的基礎。每天盡量在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即使是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時間差,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形成穩定的生物鐘 。就像我另一個朋友,之前睡眠一直不好,后來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晚上 11 點準時上床睡覺,早上 7 點起床,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他發現自己的睡眠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每天都能在 11 點左右就感到困意,早上也能自然醒來,精神狀態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睡前 4 - 5 小時應避免飲用濃茶、咖啡、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刺激性飲品,這些飲品會使神經興奮,難以入睡。同時,睡前也要避免進行容易興奮的活動,如看恐怖的電視節目、玩激烈的電子游戲等,以免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影響睡眠。
營造舒適睡眠環境
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對于提高睡眠質量至關重要。保持臥室安靜,可以使用耳塞、隔音窗簾等工具來減少外界噪音的干擾。如果無法避免噪音,也可以嘗試聽一些白噪音,如雨聲、海浪聲、森林風聲等,這些聲音可以幫助掩蓋外界的噪音,讓人更容易入睡。保持臥室黑暗,光線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響睡眠,所以睡覺前要拉上遮光窗簾,關閉所有燈光,如果需要起夜,可以使用小夜燈,但要選擇光線柔和、亮度較低的小夜燈,并且將其放置在離床較遠的地方,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到眼睛。
臥室的溫度和濕度也會影響睡眠,最適宜的睡眠溫度一般在 18℃ - 24℃之間,濕度在 40% - 60% 之間。夏天可以使用空調來調節溫度,冬天可以使用暖氣或電暖器,但要注意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空氣過于干燥。選擇舒適的床墊和枕頭也非常重要,床墊要軟硬適中,能夠支撐身體的重量,讓脊柱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線;枕頭的高度要合適,一般以自己的一拳到一拳半的高度為宜,這樣可以保證頸部和頭部得到充分的支撐,不會感到酸痛。
睡前放松身心技巧
睡前進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動,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緊張情緒,放松身體,從而更容易入睡。比如,在睡前半小時左右,用 40℃ - 50℃的溫水泡腳 15 - 20 分鐘,泡腳時可以按摩腳底的穴位,促進血液循環,起到鎮靜催眠的作用。喝一杯溫牛奶也是不錯的選擇,牛奶中含有色氨酸,這種物質能夠幫助人體合成褪黑素,從而促進睡眠。
進行簡單的拉伸運動也能放松肌肉,減輕身體的疲勞感。可以躺在床上,伸展手臂、腿部和軀干,每個動作保持 15 - 30 秒,然后放松。正念呼吸練習也是一種有效的放松方法,平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專注于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吸氣,讓空氣充滿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脹,然后慢慢地呼氣,感受腹部的收縮,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排除雜念,如果雜念出現,不要刻意去驅趕它們,而是輕輕地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還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如古典音樂、輕音樂等,讓音樂的旋律放松身心,幫助入睡;或者進行冥想,想象自己置身于一個寧靜、美麗的地方,如海邊、森林、草原等,感受周圍的寧靜和美好,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
適度運動助力睡眠
運動對改善睡眠有著積極的作用。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還可以幫助釋放壓力和焦慮情緒,從而改善睡眠質量。對于失眠人群來說,適合選擇一些低強度、放松性的運動方式,如散步、瑜伽、打太極、游泳等。散步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每天晚上飯后半小時,出去散步 30 - 60 分鐘,呼吸新鮮空氣,放松身心,有助于晚上入睡。瑜伽通過各種體式和呼吸練習,可以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緩解壓力和焦慮,平撫神經系統,幫助改善睡眠。打太極動作緩慢、柔和,強調身心的協調統一,能夠幫助放松身體,減少精神壓力,提高睡眠質量。游泳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在水中運動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緩解肌肉緊張,同時也能放松心情,對改善失眠有一定的幫助。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間不宜過晚,最好在睡前 3 - 4 小時完成運動,以免運動后身體過于興奮,影響入睡。運動強度也不宜過大,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來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避免過度疲勞。而且,改善睡眠需要堅持運動,長期堅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飲食調理改善睡眠
飲食對于睡眠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些食物有助于睡眠,而有些食物則會影響睡眠。含有色氨酸的食物,如酸奶、牛奶、香蕉、燕麥等,色氨酸可以在人體內轉化為 5 - 羥色胺和褪黑素,這兩種物質都能夠幫助調節睡眠。含有 B 族維生素的食物,如谷物、豆類、肉類等,B 族維生素能夠調節神經系統,緩解焦慮和壓力,有助于改善睡眠。含有鈣和鎂的食物,如堅果、核桃、綠葉蔬菜等,鈣和鎂可以幫助放松肌肉,緩解緊張情緒,促進睡眠。
晚餐要避免過晚、過飽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晚餐過晚,入睡時食物還沒有完全消化,會導致腸胃不適,影響睡眠;晚餐過飽,會加重腸胃負擔,使人感到腹脹、不適,難以入睡。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腸胃和神經系統,導致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影響睡眠。
介紹一些簡單的助眠食療方,如蓮子百合粥,將蓮子、百合、大米一起煮粥,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適合失眠多夢、心煩意亂的人食用;酸棗仁湯,將酸棗仁搗碎,加水煮成湯,睡前飲用,能夠寧心安神,幫助入睡;桂圓紅棗湯,將桂圓、紅棗一起煮湯,具有補血安神、健脾益胃的作用,對于氣血不足、失眠多夢的人有一定的幫助。
專業建議:何時求助與治療選擇
如果失眠問題只是偶爾出現,通過上述自我調節的方法往往能夠得到有效改善。然而,倘若失眠癥狀持續存在,每周至少出現三次,并且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對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在自我調節無效的情況下,務必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長期嚴重失眠會對身體健康產生諸多危害,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像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導致免疫功能下降,使人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侵襲,頻繁生病;還會引發精神健康問題,如焦慮癥、抑郁癥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當前往醫院就診時,醫生通常會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來準確診斷失眠的病因。除了詳細詢問病史,包括失眠的具體表現、持續時間、可能的誘發因素,以及日常的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等,還會進行一系列專業檢查。比如,腦電圖檢查,能夠記錄大腦的電活動情況,幫助醫生判斷是否存在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導致失眠;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等心理測試,用于評估是否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因為這些情緒問題常常與失眠相伴而生;多導睡眠圖監測,可以在睡眠過程中同步記錄腦電圖、心電圖、肌電圖、眼電圖等多項生理指標,全面分析睡眠結構、睡眠周期以及睡眠中是否存在呼吸暫停、肢體運動等異常情況,從而為診斷提供精準依據 。
針對失眠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兩大方面。藥物治療需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進行,醫生會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身體狀況以及藥物的特性,謹慎選擇合適的藥物。常見的助眠藥物有苯二氮?類,如艾司唑侖、阿普唑侖等,這類藥物能夠有效縮短入睡時間,增加睡眠總時長,但可能會引起次日困倦、頭昏、乏力等不良反應,長期使用還存在一定的藥物依賴風險;非苯二氮?類藥物,像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相對較短,一般較少出現日間困倦,安全性和有效性較好,不過突然停藥可能會出現失眠反跳現象;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如阿戈美拉汀,不僅具有催眠作用,還能改善抑郁情緒,對于伴有抑郁癥狀的失眠患者較為適用 。
心理治療也是治療失眠的重要手段,其中認知行為療法(CBT - I)被公認為是治療失眠的一線心理治療方法。它主要通過調整患者對睡眠的認知和行為,來糾正不合理的睡眠觀念和習慣。具體內容涵蓋睡眠教育,讓患者深入了解睡眠的生理機制和規律,消除對失眠的恐懼和誤解;睡眠限制,根據患者的實際睡眠情況,合理限制在床上的時間,以提高睡眠效率;刺激控制,建立良好的睡眠條件反射,如只有在感到困倦時才上床,不在床上進行與睡眠無關的活動,固定起床時間等;放松訓練,教授患者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冥想等放松技巧,幫助緩解睡前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從而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此外,還有其他心理治療方法,如暴露療法,幫助患者面對和克服與失眠相關的恐懼和焦慮;思維重構法,引導患者識別并糾正對睡眠的負面、扭曲思維,培養積極的睡眠態度 。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服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擅自停藥。同時,要認真執行心理治療方案,保持耐心和信心,因為失眠的治療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只要積極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心態,大多數失眠患者都能夠有效改善睡眠狀況,重新找回高質量的睡眠和健康的生活 。
開啟好眠:行動起來擁抱優質睡眠
改善睡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可能是邁向優質睡眠的關鍵一步。從現在開始,調整作息,告別熬夜和睡前玩手機的習慣,讓身體的生物鐘恢復正常;精心打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為自己營造一個寧靜、溫馨的睡眠空間;嘗試各種放松身心的技巧,在忙碌的生活中學會給自己減壓;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讓運動為睡眠助力;合理安排飲食,讓食物成為改善睡眠的好幫手。
如果失眠問題較為嚴重,也不要害怕和逃避,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積極配合治療。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失眠,重新擁有香甜的睡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每一天的生活,擁抱健康、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