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癥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發,以下是一些常見因素:
腰椎病變:隨著年齡增長,腰椎易出現退行性變化,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等。腰椎間盤突出時,椎間盤的髓核突出,壓迫周圍神經組織,會導致腰部疼痛,還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比如辦公室職員小李,長期久坐且缺乏運動,某天突然感到腰部劇痛,還伴有左腿麻木,經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則是由于腰椎長期磨損,機體自我修復形成骨刺,刺激周圍組織,引發疼痛,常見于中老年人,疼痛在活動時可能加劇。
腰肌勞損: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如搬運工人,或者長期保持不良姿勢,像久坐辦公室且坐姿不正確的人群,腰部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容易引發勞損。患者通常會感到腰部酸痛或脹痛,疼痛部位廣泛,勞累后加重,休息后緩解 。比如建筑工人老張,長期彎腰搬重物,腰部時常酸痛,尤其在勞作一天后,疼痛明顯,休息一晚后稍有減輕。
類風濕性關節炎: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周關節,但也可能累及腰椎,從而引起腰痛。其疼痛特點通常是從小關節開始,逐漸向大關節蔓延,患者還會出現晨僵現象,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活動受限,持續時間可達 1 小時甚至更久,關節還可能伴有腫脹、壓痛 。不過類風濕性關節炎引發腰痛相對少見,若患者出現腰痛,還需排查其他原因。
強直性脊柱炎:這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早期癥狀常表現為下腰部疼痛,疼痛特點為休息痛,即早晨起床或長時間久坐后,腰部、腰骶部疼痛明顯,適當活動后疼痛減輕 。部分患者還會伴有腰部前屈、背伸、側彎以及轉動等功能受限,疼痛可能呈隱匿性,持續數周至數月,有的患者還會出現交替性臀部疼痛。
腎臟疾病:腎臟位于腰部兩側,當腎臟出現問題,如腎結石、腎盂腎炎等,也會引起腰痛。腎結石患者的腰痛通常較為劇烈,呈絞痛狀,疼痛可能會向會陰部放射,還可能伴有血尿 。腎盂腎炎導致的腰痛一般為腰部脹痛,同時可能伴有發熱、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
及時就醫的重要性
當經常受到腰痛困擾時,千萬不可忽視,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是關鍵。很多人覺得腰痛忍一忍就過去了,或者自行購買一些止痛藥物緩解,這其實存在很大風險,可能會掩蓋病情,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在醫院,醫生一般會安排一系列檢查項目。腰椎 CT 是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它能清晰呈現腰椎骨骼、椎間盤等結構的情況 ,對于診斷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骨折等疾病具有重要意義。通過 CT 圖像,醫生可以看到椎間盤是否突出、突出的程度以及對周圍神經的壓迫情況;還能發現腰椎骨質增生的部位和增生程度,判斷是否對周圍組織造成刺激。
核磁共振(MRI)則對軟組織的分辨能力更強,像腰椎的韌帶、肌肉、脊髓、神經等軟組織的病變,通過 MRI 能看得更清楚。它可以幫助醫生診斷腰椎管狹窄、脊髓腫瘤、神經根炎、韌帶損傷等疾病 。比如對于懷疑有腰椎管狹窄的患者,MRI 能準確顯示椎管狹窄的部位、程度以及對脊髓和神經的壓迫情況,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精準依據。
若是懷疑腎臟疾病導致的腰痛,腎臟 B 超必不可少,它能直觀地觀察腎臟的大小、形態、結構,判斷是否存在腎結石、腎囊腫、腎積水等問題 。尿常規檢查也很重要,通過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如是否有紅細胞、白細胞、尿蛋白等,輔助判斷是否存在腎臟感染、腎炎等疾病。如果患者腰痛伴有發熱、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尿常規檢查結果對于診斷腎盂腎炎等泌尿系統感染疾病具有關鍵作用 。
只有通過這些專業的檢查,才能準確找出腰痛的病因,為后續的有效治療奠定基礎。
緩解腰痛的應急方法
當腰痛突然來襲,在還未明確病因之前,我們可以嘗試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暫時緩解疼痛,讓身體感覺舒適一些。
局部熱敷是一種便捷有效的緩解方法。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疼痛部位,溫度以能耐受為宜,每次熱敷 15 - 20 分鐘,每天可進行 3 - 4 次 。熱敷能夠促進腰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從而減輕疼痛。比如,上班族小王在長時間久坐后,腰部突然疼痛,他用熱水袋熱敷后,疼痛得到了明顯緩解。需要注意的是,熱敷時溫度不宜過高,以免燙傷皮膚;如果是急性腰扭傷,在受傷后的 48 小時內,應先冷敷,之后再進行熱敷 。
按摩腰眼穴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腰眼穴位于腰部,當第 4 腰椎棘突下,旁開約 3.5 寸凹陷中 。雙手握拳,用拇指掌指關節突起部緊按腰眼穴,作旋轉用力按揉 30 - 50 次,以局部酸脹為度 。按摩腰眼穴可以強腰健腎,改善腰部氣血運行,緩解腰痛。不過,按摩時力度要適中,避免過度用力造成損傷 。
外用止痛膏藥也是常見的應急措施。在選擇膏藥時,要根據自身情況挑選,如含有消炎鎮痛成分的膏藥適用于肌肉疼痛,含有溫通經絡成分的膏藥則更適合風濕性腰痛 。貼敷前,先將腰部皮膚清潔干凈并擦干,然后將膏藥平整地貼在疼痛部位,輕輕按壓使其貼緊皮膚 。貼敷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天不超過 12 小時,以免引起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 。若使用后皮膚出現紅腫、瘙癢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就醫 。
這些應急方法雖能暫時緩解腰痛,但不能替代專業治療。如果腰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一定要及時就醫,查明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
針對病因的治療手段
明確病因后,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腰肌勞損
休息與康復鍛煉:對于腰肌勞損患者,保證充足的休息至關重要,要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同時,進行適當的康復鍛煉能增強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緩解疼痛。比如可以進行小飛燕動作,趴在床上,雙臂放于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后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離開床面,形似飛燕,每次保持 3 - 5 秒,重復 10 - 20 次,每天進行 3 - 4 組 。還可以進行五點支撐法,仰臥位雙膝屈曲,以足掌、雙肘、肩部當支點,抬起骨盆,到肩部、腹部、膝關節一條直線,然后緩慢放下,一起一落為一個動作,連續 20 - 30 個為一組 ,一天可做 2 - 3 組。
藥物治療:在疼痛較為明顯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外用藥物如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將其均勻涂抹在疼痛部位,并輕輕按摩,以促進藥物吸收,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口服藥物方面,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能夠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疼痛 ,但要注意此類藥物可能會對胃腸道有一定刺激,應遵醫囑服用。
腰椎間盤突出
保守治療:對于初次發作、病程短、癥狀較輕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保守治療是首選。包括絕對臥床休息,一般需臥床 3 - 4 周,減少腰部活動,使椎間盤得到充分休息,促進炎癥消退 ;腰椎牽引,通過牽引裝置拉開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 ,牽引重量和時間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由醫生確定;物理治療,如熱敷、按摩、針灸、理療等,這些方法能促進腰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比如通過熱敷,使腰部局部溫度升高,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經絡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的效果。
手術治療:當保守治療無效,如經過 3 - 6 個月的保守治療,癥狀仍無明顯改善,或者病情逐漸加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或者出現單根或多根神經受壓,伴有下肢肌力明顯下降、肌肉萎縮,甚至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等馬尾神經綜合征表現時,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有多種,如傳統的開放性手術,可直接切除突出的椎間盤,解除對神經的壓迫 ;還有微創手術,如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 ,但手術適應癥相對較窄,需要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評估選擇。
類風濕性關節炎
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通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發展,緩解疼痛。抗風濕藥物是治療的基礎,如甲氨蝶呤,它能抑制免疫反應,延緩關節破壞 ,一般每周服用一次,初始劑量較小,根據病情逐漸調整劑量 。來氟米特也是常用藥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 ,需按照醫生的囑咐規律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美洛昔康,可減輕炎癥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但要注意其副作用,如胃腸道不適、肝腎功能損害等 。糖皮質激素在病情活動期,且其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使用,能迅速減輕炎癥癥狀 ,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骨質疏松、感染等不良反應 ,所以使用時需謹慎,嚴格遵循醫囑調整劑量。
物理治療與康復訓練: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物理治療和康復訓練也很重要。物理治療如熱敷、紅外線照射、超聲波治療等,可以改善關節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 ,緩解疼痛和僵硬 。康復訓練則有助于保持關節的活動度,增強肌肉力量,防止關節畸形 。比如進行關節的屈伸、旋轉等活動,每個動作重復 10 - 15 次,每天進行 2 - 3 次 ;還可以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增強身體的耐力和免疫力 ,但要注意運動強度和時間,避免過度勞累 。
強直性脊柱炎
藥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塞來昔布,能有效減輕炎癥和疼痛 ,改善患者的癥狀 ,一般根據疼痛程度和病情選擇合適的劑量 。抗風濕藥物如柳氮磺吡啶,對于改善病情有一定作用 ,尤其適用于伴有外周關節病變的患者 ,服用時可能需要逐漸增加劑量 。生物制劑是近年來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重要藥物,如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它能特異性地阻斷炎癥因子的作用,對病情控制效果顯著 ,但價格相對較高,且可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使用前需要進行相關檢查評估 。
運動鍛煉:運動鍛煉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非常關鍵。患者應堅持進行脊柱、胸廓、髖關節等部位的運動,以維持關節的活動度,防止關節僵硬和畸形 。如進行深呼吸訓練,每天定時進行,每次 5 - 10 分鐘,有助于維持胸廓的活動度 ;脊柱伸展運動,如站立位,雙手向上伸直,然后緩慢彎腰,盡量觸摸地面,保持 3 - 5 秒后緩慢起身,重復 10 - 15 次 ,每天進行 3 - 4 組 ;髖關節運動,如仰臥位,雙腿交替屈膝、伸直,或者進行髖關節的外展、內收運動,每個動作重復 10 - 15 次 ,每天進行 2 - 3 次 。
腎臟疾病
腎結石:對于較小的腎結石,直徑小于 0.6 厘米,且表面光滑、無尿路梗阻的患者,可通過大量飲水,每天飲水量在 2000 - 3000 毫升以上,配合適當運動,如跳繩、上下樓梯等,促進結石排出 。同時,可使用一些藥物輔助排石,如坦索羅辛,它能松弛輸尿管平滑肌,促進結石排出 。當結石較大,無法自行排出時,可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利用高能沖擊波聚焦后作用于結石,將結石擊碎,然后隨尿液排出 。若結石質地堅硬,或存在輸尿管狹窄等情況,體外沖擊波碎石效果不佳時,則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如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等 。
腎盂腎炎:腎盂腎炎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所以治療以抗感染為主。醫生會根據尿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一般輕度腎盂腎炎患者,可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療程通常為 10 - 14 天 。對于病情較重,伴有高熱、寒戰等全身癥狀的患者,可能需要靜脈輸注抗生素 ,如頭孢曲松等 ,待癥狀改善后,再改為口服抗生素完成療程 。在治療期間,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飲水,每天飲水量在 1500 - 2000 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量,沖洗尿道,減少細菌在尿路停留的時間 。
日常預防腰痛的措施
預防腰痛,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至關重要。在生活習慣方面,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避免受寒。寒冷會使腰部肌肉收縮,血液循環減慢,容易引發疼痛 。比如在冬天,要及時增添衣物,避免穿露腰的服裝;夏天使用空調時,溫度不宜過低,不要讓冷風直吹腰部。
工作姿勢也不容忽視。保持正確的坐姿是關鍵,選擇高度合適、有良好腰部支撐的座椅 ,坐下時應盡量將臀部坐滿整個椅面,使腰部可以靠在椅背上,保持腰部挺直,不要彎腰駝背或癱坐在椅子上 。每隔一段時間,如 40 - 50 分鐘,就應起身活動一下,伸展腰部和四肢,緩解肌肉緊張 。長時間久坐會使腰部肌肉持續受力,容易疲勞受損,像辦公室職員,就應多利用起身接水、上廁所等機會,活動身體。站立時,要保持挺胸抬頭,收腹提臀,使身體重心均勻分布在雙腳,避免長時間彎腰或歪向一側站立 。對于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的人,如收銀員、教師等,可以在腳下墊一個小矮凳,輪流將雙腳放在上面,減輕腰部壓力 。
運動鍛煉對于預防腰痛意義重大。適度的運動能增強腰背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的穩定性 。像游泳就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游泳時身體在水中處于漂浮狀態,腰部承受的壓力較小,同時,游泳過程中腰背部肌肉不斷發力,能有效鍛煉肌肉力量 。每周可以進行 3 - 4 次游泳,每次 30 - 60 分鐘。小飛燕、五點支撐等動作也很適合鍛煉腰背部肌肉,前文已介紹過具體做法,可堅持每天練習 。此外,瑜伽中的一些體式,如貓牛式、下犬式等,也有助于拉伸和強化腰部肌肉 ,可以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
睡眠方面,選擇合適的床墊很重要。睡硬板床或相對較硬的床墊,能為腰部提供良好的支撐,維持腰椎的生理曲度 。避免睡過軟的床墊,因為睡軟床時,身體會下陷,導致腰椎無法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線,從而增加腰部肌肉和椎間盤的負擔 。比如,棕床墊相對較硬,承托力較好;在選擇彈簧床墊時,要挑選硬度適中、能使人體躺在上面不至于下陷過多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