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肺主皮毛”,飲食作為滋養肺部的關鍵一環,意義非凡。合理的飲食搭配,能夠為肺部提供充足的養分,增強其抵御外邪的能力。在日常飲食中,有諸多食物堪稱養肺 “利器”。
像銀耳,它性平、味甘,入肺經、胃經,恰似一位溫潤的滋養者。其富含的天然植物性膠質,既能滋陰潤肺,又可養胃生津,還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細胞的免疫功能,讓肺部的防御 “堡壘” 更加堅固。不過,若不小心外感風寒,或是正被咳嗽痰多所擾,銀耳就得暫時 “退場”,以免加重身體的不適。
百合也是養肺的 “得力助手”,性平、味甘微苦,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止咳之效。無論是肺燥引發的咳嗽,還是熱病后余熱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夢等情況,百合都能發揮其獨特的食療作用,常與銀耳、蓮子、紅棗等搭配,為身體呈上一份滋養身心的佳肴。
白蘿卜性涼、味辛甘,入脾經、胃經,藥用價值頗高,潤肺止咳、消食化積等功效樣樣在行,對食積腹脹、痰嗽失音、吐血、解毒、痢疾、小便不利等癥狀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日常煮水飲用或直接生吃,簡單方便又養肺。
還有雪梨,性涼、微寒,能清肺氣,兼有生津潤燥的功效,是清熱化痰、潤肺養肺的一把好手。可以直接生食,感受那清甜多汁帶來的清爽;也能榨汁飲用,讓滋潤來得更為直接;還可與川貝、冰糖一起燉煮熬湯,為肺部來一場溫柔的呵護。
當然,每個人的體質各異,在選擇養肺食物時也需 “量體裁衣”。體質虛寒之人,食用過多性寒的食物,可能會讓體內的寒氣加重,此時像銀耳、百合這類平性或稍偏涼性的食物更為適宜,食用時還可搭配一些溫性食材來中和;而體質偏熱者,適當食用一些涼性食物,如雪梨、白蘿卜等,能幫助清熱降火,滋養肺部。但無論何種體質,飲食均衡都是不變的原則,各類蔬果、谷物、優質蛋白合理搭配,才能讓肺部在全方位的滋養中愈發健康。
生活習慣,為肺保駕護航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肺部健康的堅實護盾。規律作息,就如同給肺部設定了精準的生物鐘,每晚盡量在 11 點前入睡,保證 7 - 8 小時的充足睡眠,讓肺部在夜間得以充分休養,進行自我修復與調整,增強抵御外邪的能力。
戒煙限酒更是刻不容緩。吸煙堪稱肺部的 “頭號殺手”,煙草燃燒產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會毫不留情地侵蝕氣道黏膜,引發支氣管炎、肺氣腫甚至肺癌等嚴重疾病。而酒精,過量攝入會使肺部的免疫防線變得脆弱,讓細菌、病毒有機可乘。果斷戒煙、適量飲酒,是對肺部最直接的保護。
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長期處于緊繃狀態,易致肺氣郁結。學會減壓放松,保持心情舒暢至關重要。不妨培養興趣愛好,像練習書法,在揮毫潑墨間平心靜氣;或是侍弄花草,于綠意盎然中舒緩身心;也可約上三五好友漫步戶外,暢享自然美景、呼吸新鮮空氣。閑暇時聽聽舒緩音樂,讓緊繃的神經松弛下來,為肺部營造寬松的 “情緒環境”,助力其保持健康活力。
運動助力,強健肺功能
運動,猶如為肺部注入的一股蓬勃活力,對養肺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氧運動堪稱肺部的 “活力泵”,慢跑時,身體節奏性地律動,促使心跳加速、呼吸頻率提升,肺部在一呼一吸間得到充分的鍛煉,長期堅持,其耐受力與肺活量將穩步提高。游泳更是一項全身性的養肺 “良方”,置身水中,克服水的阻力呼吸,如同給呼吸肌進行一場特訓,胸廓靈活性大增,肺活量及氧氣利用率節節攀升,且水的浮力巧妙減輕關節壓力,適宜各年齡段人群。
呼吸鍛煉方法同樣精妙。腹式呼吸,作為一種深度滋養肺部的技巧,操作時,雙手輕放腹部,用鼻子緩緩吸氣,腹部如氣球般膨出,感受氣息深入肺底,再慢慢呼氣,腹部自然回縮,全程胸部保持平穩。每次練習 15 - 30 分鐘,每周不少于三次,持之以恒,能有效增強肺部功能。還有縮唇呼吸,以鼻吸氣后,縮緊雙唇,如吹口哨般緩慢吐氣,吸氣、吐氣時間控制在 5 - 6 秒,一分鐘進行 7 - 8 次,鍛煉 15 分鐘左右,可助力呼氣更為順暢,減輕肺部壓力。
不過,運動養肺需遵循適度原則,循序漸進最為關鍵。初涉運動者,應從低強度、短時間起步,隨著身體適應逐步加量。體質較弱或患有基礎疾病者,運動前務必咨詢醫生,量身定制運動方案,以防運動不當引發不適。找準適合自己的運動節奏,讓肺部在運動滋養下愈發強健。
環境優化,打造肺部 “舒適圈”
環境對肺部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優質的環境如同為肺部精心打造的 “舒適圈”,能有效助力其保持良好狀態。
空氣污染是肺部健康的大敵。室外,汽車尾氣、工廠廢氣、揚塵等污染物肆意彌漫,霧霾天更是 “十面霾伏”,空氣中的 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一旦被吸入肺部,就如同給肺部蒙上一層 “臟紗”,不僅易引發咳嗽、氣喘等不適,長期累積還會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嚴重疾病的風險。室內同樣危機四伏,裝修殘留的甲醛、苯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廚房烹飪產生的油煙,還有塵螨、霉菌孢子等生物污染物,時刻威脅著肺部的安寧。
為讓肺部暢快 “呼吸”,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至關重要。每天定時開窗通風,讓新鮮空氣如歡快溪流般涌入,驅散室內濁氣,建議清晨、午后各通風 15 - 30 分鐘。霧霾天或室外污染嚴重時,緊閉門窗,開啟空氣凈化器,其宛如忠誠衛士,高效過濾空氣中的細微顆粒物、有害氣體,為室內營造潔凈 “小天地”。室內濕度也需精心調控,過干易致呼吸道黏膜干裂,過濕易滋生細菌、霉菌,將濕度維持在 40% - 60% 為宜,干燥時借助加濕器,潮濕時巧用除濕器。
在室內巧妙擺放綠植,既能美化環境,又能凈化空氣。吊蘭恰似綠色 “凈化器”,憑借繁茂葉片吸附甲醛、苯等有害物質;綠蘿活力滿滿,凈化空氣同時為室內添生機;蘆薈不僅凈化空氣,其汁液還具消炎抗菌功效,呵護家人健康。不過,要記得定期養護綠植,讓它們時刻保持 “戰斗力”。
霧霾天外出,防護務必周全。選對口罩是關鍵,N95、KN95 等專業防護口罩,能有效阻隔超 95% 的細微顆粒物,宛如為口鼻筑起堅固防線。外出歸來,及時洗臉、洗手、漱口,清除沾染的污染物,避免其 “潛入” 肺部。
從室內到室外,全方位優化環境,為肺部撐起一片潔凈天空,讓每一次呼吸都充滿健康活力。
中醫調理,激發肺的自愈力
中醫理論里,肺為 “嬌臟”,不耐寒熱,易受外邪侵襲,又主氣、司呼吸,與皮毛、大腸相表里,其健康與否關聯全身。中醫調理肺部,是從整體出發,激發肺的自愈潛能,助力其恢復平衡與活力。
中藥方劑是中醫養肺的一大 “法寶”。百合固金湯,恰似一場滋潤肺腎的甘霖,由百合、生地、熟地、麥冬、玄參、當歸、白芍、貝母、桔梗、甘草等多味藥材配伍而成,具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之效,常用于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等癥。沙參麥冬湯,如一縷清風,為燥傷肺陰而生津解渴,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桑葉、白扁豆、甘草協同發力,滋養肺陰、清燥熱,對咽干口燥、干咳少痰等秋燥傷肺癥狀療效顯著。但中藥方劑講究辨證論治,不同體質、病癥,用藥、劑量、配伍都有差異,務必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服用。
穴位按摩如同開啟身體自愈開關。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云門穴下 1 寸,平第 1 肋間隙,距前正中線 6 寸處,為肺經募穴,是肺氣匯聚之所,按揉此穴可調理肺氣、止咳平喘、疏經通絡,緩解咳嗽、氣喘、胸悶等不適,以食指、中指指腹按揉,每次 3 - 5 分鐘,每日 2 - 3 次即可。太淵穴,在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是肺經原穴,能補肺氣、養肺陰,按揉可改善氣短、乏力、咽干等,以拇指指腹按壓,力度適中,每次 1 - 3 分鐘,每日數次。魚際穴,在手外側,第 1 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屬肺經滎穴,可清宣肺氣、清熱利咽,對咳嗽、咽痛、發熱等有輔助治療作用,用拇指指腹按壓或雙手對搓魚際穴,至發熱,每日多次。按摩時需找準穴位,力度以穴位處有酸脹感為宜,若有不適或皮膚破損,應停按并咨詢專業人士。
艾灸、拔罐等傳統中醫療法,也能為肺部健康 “添磚加瓦”。艾灸通過溫熱刺激穴位,激發經絡氣血運行,溫通肺氣,如艾灸肺俞穴,可增強肺功能、抵御外邪;拔罐能疏通經絡、散寒除濕、活血化瘀,改善肺部氣血循環。不過,這些療法專業性強,操作不當易燙傷或引發不良反應,需專業中醫師操作。
中醫調理肺部,需依個人體質、病情辨證論治,不能盲目自行用藥、施術。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度運動,結合中醫調理,全方位呵護肺部健康,讓身體暢享清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