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胳膊脫臼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2019-11-01 10:22:24
播放:10324
視頻介紹
孩子胳膊脫臼也稱橈骨小頭半脫位,是嬰幼兒常見的肘部損傷之一。其中發病年齡1-4歲,其中2-3歲發病率最高,在日常生活當中大人牽拉患兒胳膊上下臺階時最易發生。損傷常見的機制是猛然牽拉上肢或者是輕微的肘部扭傷,此患兒常有有上肢被牽拉史,如:用雙手牽拉幼兒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時由袖口牽拉幼兒腕部;在床上翻滾時,身體將上肢壓在身下,迫使肘關節過伸等外力造成。受傷后患兒哭鬧,不愿上抬、活動患肢,不愿他人觸碰患肢。肘關節處于伸展、前臂旋前下垂位。胳膊不紅不腫,但肘關節外側有明顯壓痛。治療并不復雜,但需專業的臨床醫師完成。方法是先安撫好患兒,一手握患兒肘部,拇指壓在橈骨小頭外側稍前方的位置,另一手握住患兒腕部,先行前臂牽引、外旋、過伸,同時拇指輕輕推擠橈骨小頭,將肘關節屈曲至最大限度,然后內旋前臂、伸直肘關節,可感到復位的響聲,必要時可伸屈肘關節2-3次。復位后囑患兒用手抓物體、觸摸頭部,活動肘關節靈活且不再哭鬧,說明復位成功。應注意如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后勿再提拉小兒手臂,防止復發。4~6歲以后橈骨頭逐漸長大,肘關節韌帶發育成熟后即不易脫臼,如發生肘關節損傷腫痛明顯,應入專業兒童骨科醫院就診排除髁上骨折及橈骨近端骨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