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脊髓血管病患者會有 “骨科-神經內科-泌尿科-神經外科”治療模式?
分享到
2020-04-02 13:57:29
播放:10692
視頻介紹
說起這個模式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治療循環,主要原因在于兩方面,第一是脊髓血管病它的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第二是因為它的影像學表現比較的特殊,比較的復雜。首先我們說第一點它的臨床癥狀,脊髓血管病的癥狀表現為下肢的無力,包括走路不好,還有肢體局部的感覺異常等等。病人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就診到骨科,通過骨科醫生做一些相關的檢查,ct也好磁共振也好,會發現病人多少有輕度中度的椎間盤突出的情況,或者是椎管狹窄的情況。往往這個時候,有一些病人可能就會做了手術,但是手術后呢?可能癥狀在短期內得到緩解。那么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癥狀依然存在,所以病人會繼續求醫,這個時候實際上脊髓血管病是在繼續發展的。那么它在進行影像學檢查的時候,就會看到脊髓的一些變性的表現。這個時候,病人往往會被推薦到神經內科進行治療,在神經內科,往往在沒有觀察到其他更細節的,或者更遠期的一些延續表現之前,按脊髓炎癥或者一些脊髓的變性進行處理。在這種處理過程中,病人的病情還是反復遷延時好時壞,最終病情依然是在繼續發展。隨著繼續的發展,病人再次復查磁共振,這個時候會發現脊髓血管炎的一些改變。這個時候,真正的可能就會看到一些血管病的一些跡象,這時候被推薦到神經外科進行脊髓血管造影進行確診。另一點就是說,這一部分病人在脊髓血管病累積到圓錐部位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括約肌功能障礙,比如說便秘,小便功能障礙,尿儲留,或者是排尿不盡。對于這種情況,病人首診會去泌尿外科,或者是腎內科進行處理等等。但是也是治療一段時間之后,效果不見起好。那么同時在做進一步檢查之后呢,可能會發現一些脊髓水腫變性,包括留空信號影的情況。那么到了這個時候,他會到我們神經外科,通過脊髓造影進一步確診為脊髓血管病。